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2-1)T踏雪寻梅1.20元
(2-2)T昭君出塞1.20元
  • 石湾陶瓷
  • 2007年2月3日发行《石湾陶瓷》特种邮票1套2枚。

  • 邮票志号: 2007-3
  • 发行日期: 2007-02-03
  • 全套面值: 2.4元
  • 齿孔度数: P13.5x13
  • 邮票规格: 30mmx40mm
  • 整版枚数: 大版20枚,小版8枚
  • 整版规格: 大版150mmx240mm,小版 200mmx144mm
  • 印刷版别: 影写版
  •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荧光喷码
  • 设计者: 任国恩
  • 责任编辑: 陈静芝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石湾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因产于广东佛山市石湾镇而得名。据出土的批量陶瓷考证,石湾早在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制陶的历史。从先秦到两汉,制陶在石湾已逐渐成为行业。到了唐宋时期已非常发达,陶胎制作为轮制与手轮兼制并用,产品除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美术陶瓷,产品自唐代开始大量出口。北宋为石湾窑一个兴盛时期,产品远销东南亚。到明清时期石湾陶瓷达到鼎盛,其显著标志便是窑的改革,出现了先进的“龙窑”。明中叶以后,“石湾六七千户,业陶者十居五六”,陶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在清代“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陶窑107座,容纳男女工人六万有奇。”那时“石湾之陶遍两广,旁及海外之国。”在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阿拉伯半岛等地,都出土过佛山石湾等唐宋陶瓷器。

  石湾陶瓷由于是民窑生产,所以创作方式不受约束,构思不拘一格,题材广泛,并充分吸收了国画写意笔法的精髓,强调概括和夸张,具有造型生动传神、釉彩浑厚朴实的特点和浑厚的乡土生活气息。

  中国邮政发行的这套《石湾陶瓷》邮票图案上的陶瓷作品,均是清末民初的陶艺名人潘玉书所作。

  (2-1)【踏雪寻梅】表现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携书童踏雪寻梅的场景。此作品结构严谨,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富于情感。作品中陆游上身左俯,与童子头部的右仰相呼应,产生了高低动静相配的均衡美。人物衣服的塑造起伏有序,体态结构分明,衣纹流畅自然而略有下垂之感,加上白色衣服相衬,虽不塑雪而一幅雪天图景却呈现眼前。作品形神俱佳,涵意深远。

  (2-2)【昭君出塞】表现的是汉代王昭君出塞与匈奴通婚,加强汉朝与边境民族友好关系的故事。作品塑造了昭君骑马上路,迢遥远行的场面。在构图上选择了一个典型的动态,即:马儿向前缓行,昭君偏身转首回顾,加深了作品的寓意,给人以真实的美感。作品将昭君端庄的形象,女性的柔美以及对家乡的依恋之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