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4-1) T农舍20分
(4-2) T工厂50分
(4-3) T街景50分
(4-4) T海港100分
  • 震后新唐山
  • 1996年7月28日,为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和展示唐山的新面貌,邮电部发行了《震后新唐山》特种邮票,全套4枚。

  • 邮票志号: 1996-17
  • 发行日期: 1996-07-28
  • 全套面值: 220分
  • 齿孔度数: P12
  • 邮票规格: 50mm×30mm
  • 整版枚数: 40枚(4×10)
  • 印刷版别: 影写版
  • 设计者: 李印清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唐山市地处冀东腹地,是河北省省辖市之一,它东隔滦河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与天津毗邻,南临渤海,北越长城与承德地区接壤,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唐山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它是伴随着开滦煤矿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明代,即已出现了挖煤、采矿和制陶等手工业;公元1878年,清王朝在这里兴建了开平煤矿(开滦煤矿前身);1881年又建成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即唐胥铁路;1882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机车车辆修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1889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即启新水泥厂,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水泥。1898年设镇,1928年改镇为市,并以市区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山的陶瓷工业历史更为悠久,全国第一个卫生瓷厂就建在这里。它所辖各县(市)区又是久负盛名的“冀东粮仓”。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已形成的经济基础,使唐山已经成为一个工农业生产发达、城市功能齐全的资源型工业重镇。然而,正当唐山日益发展成熟的时候,一场震惊中外的天外之灾降临了,使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名城毁于瞬间,这就是震撼了大半个中国,波及全世界的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整个城市化为一片废墟。有人预言这个“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将从地图上消失。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一个崭新的唐山屹立在人们面前:工矿企业完全恢复,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欣欣向荣。
1996年7月28日,为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和展示唐山的新面貌,邮电部发行了《震后新唐山》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农舍”。画面取材于唐山市开平区半壁店村。展示了别墅式住宅楼等农村新貌。唐山地震后,半壁店村自强不息,努力恢复被破坏了的家园,积极发展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先后办起了机械厂、炼钢厂、轧钢厂、农场等18个集体企业,到1993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9.65亿元,实现利税1.13亿元,成为河北省首富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第一村”。全村人均生活水平达到2000元,实行了村民公费医疗、子女免费上学、老人享受退休劳保等福利制度。到1995年,全村建成两层别墅式住宅楼122栋,五层点式住宅楼3栋,244户村民迁人了新居,占总户数的95%。
  (4-2)为“工厂”。画面取材于唐山市新区的冀东水泥厂。展示了并立的两座水泥预热塔和利用余热发电的两座晾水池。冀东水泥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成套引进国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先进水泥技术装备的企业。1981年5月破土动工,1985年1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总投资3.9亿元。投产三年产量即达到设计能力,五年收回全部建厂总投资。1987年以来连续成为全国建材行业经济效益第一名,水泥窑运转率达到93.3%,超过设计能力8.03个百分点。1995年生产“盾石”牌水泥150万吨,实现利税2.3亿元。该厂第二条生产线已投产,总投资13亿元,年产水泥可达300万吨。
  (4-3)为“街景”。画面取材于唐山市最为繁华的新华道景色。展示了唐山抗震纪念碑等现代化建筑。新唐山的市中心区以东西走向的新华道和南北走向的建设路为干线,建设成16条主要街道,市区共有主干道、次干道和支道50多条,全长约150公里。新华道全长9公里,横贯市中心,两旁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建有众多商店、学校、宾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唐山市第一座超百米高的凤凰大厦,河北省最大的百货商场,即唐山百货大楼,唐山抗震纪念碑、纪念馆等。唐山市中心广场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70米,占地5.4公顷。抗震纪念碑即位于广场东部,它由主碑和附碑组成,主碑高30米,由4个独立梯形组成,象征着新唐山拔地而起,表现了新唐山的发达兴旺。上部犹如伸向天际的4只巨手,代表“人定胜天”之意。下部碑身四周,由8块浮雕组成方形,象征祖国八方对唐山的支援。浮雕分为地震灾害、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建设新唐山4个部分。碑座高3米,四方踏步均分四段,每段7步,寓意“7.28”这一难忘时刻。附碑写有碑文,记录了地震经过和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和建设新唐山的伟大壮举。碑体下面悬挂的《唐山抗震纪念碑》匾额,乃胡耀邦手书。抗震纪念馆位于广场西部,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馆内设有“今日唐山——唐山市震后20年成就大型展览”。
  (4-4)为“海港”。画面取材于京唐港。展示了港口码头的欣欣向荣景象。港口位于唐山市东南95公里处的乐亭县王滩镇。几年前京唐港还是一片荒滩,经过唐山人民的奋斗,只用6年时间,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港口已呈现在世人面前,从此结束了唐山有海无港的历史。该港东距秦皇岛64海里,西距天津新港70海里,可与上海、香港、韩国仁川港、日本长崎、新加坡等国内外广泛通航。1989年8月10日动工兴建,1992年7月18日正式对国内通航。同年lO月16日,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口岸。1993年7月17日,北京市政府和唐山市政府签订了联合建设、经营港口的协议,并将“唐山港”更名为“京唐港”,次日正式对国际通航,已先后有4个万吨级泊位投入运营,7个1.5万吨级泊位已基本建成。199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06万吨。目前,海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近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供水、供电、通信设施已齐备。由京山线接轨至港口的铁路长77.3公里,已投入运营。由唐山至港口的公路,加宽改造工程已经完成,秦皇岛经京唐港至黄骅港的环渤海公路也将竣工。到本世纪末至2020年,京唐港将逐步发展成年吞吐量3580万吨规模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国际贸易口岸。
  本套邮票以写实手法,通过农舍、工厂、街景和海港等侧面,揭示了震后新唐山主题。邮票右下角为唐山抗震纪念碑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