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序 | 图名 | 面值 |
(5-1) | 水田旋耕 | 8分 |
(5-2) | 机械插秧 | 8分 |
(5-3) | 动力排灌 | 8分 |
(5-4) | 棉田防治 | 8分 |
(5-5) | 机械收割 | 8分 |
1975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农业机械化》特种邮票,全套5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当时为了积极的响应毛主席对农业的号召,全国各地的农村,广阔天地积级的配合和响应这一号召。中国是农业大国,当时的农村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的大比例。发展农业机械化根本上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应和更好的利用了减少了低效率的人工务农作业。再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问题以后,那么多余的农村劳动力如何分配机械化的进程和终级的目标,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机械化的费用又是一笔昂贵的投资。实现机械化,必须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1975年的年底,中国邮电部发行了农业机械化这套票,其意图是在反应全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性及当时总的发展状况。当时发行的目的是为了使农业知识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和毛泽东当时提出的农业机械化才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为基础。当时积级的响应“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以此来加强农业机械化在当时中国广大农村的普及性。这也算是这套票发行的背景吧。农业机械化共发行了5枚邮票,以当时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作典型,以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我国开展农业机械化后的新面貌。
潘可明
高级工艺美术师、邮票设计师
著名邮票设计家潘可明女士是广东顺德人,1940年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同年进入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从事邮票设计工作,直至1995年。她设计过邮票、首日封、小本票、小型张、邮资明信片、纪念邮资封、邮戳等。她设计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邮票、《双玉读曲》小型张、《风筝》、《刻舟求剑》、《宪法》、《食用菌》等邮票、《中国唱片出版四十周年》、《世界奥林匹克集邮展览》、《中国友好观光年》等纪念邮资封片,还有她和卢天骄一起设计的《郑板桥作品选》邮票都深受集邮爱好者的喜爱。她退休后还参加了《中国邮票史》的编撰工作。2008年,潘可明女士不幸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