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序 | 图名 | 面值 |
(2-1)T | 馆藏文物—尊 | 1.20元 |
(2-2)T | 馆藏文物—鼎 | 3.00元 |
中国邮政定于2012年7月8日发行《国家博物馆》特种邮票1套2枚。
2003年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达120万件,硬件设施和功能为世界一流。一百年来,国家博物馆在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展示祖国悠久历史、弘扬中华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体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10月1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2012年7月8日,为纪念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国家博物馆》特种邮票,全套2枚。
(2-1)为“馆藏文物—尊”。画面主图为1964年发行的特63 (8-5)四羊方尊邮票,下面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标识,背景为四羊方尊上的纹饰。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四羊方尊方口,大沿,长颈,高圈足。颈饰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肩部四隅是四个卷角羊头,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高图足上。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2)为“馆藏文物—鼎”。画面主图为1964年发行的特63 (8-8) 后母戊鼎邮票,下面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标识,背景为后母戊鼎上的纹饰。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2011年被正式改名为“后母戊鼎”。因器腹部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而得名。此器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该鼎形制巨大,造型庄严雄伟。后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份量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此一件。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套邮票采用票中票和连票形式,是第一套按照原票票幅尺寸大小不变地“搬进”票中票的邮票;也是第一套以“馆藏文物”形式表现博物馆主题的邮票。画面完美体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悠久的历史和馆藏的丰厚。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