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丘壑 笔下山川|赵珩先生做客第十五期“文脉·国脉”文化大讲堂
2021-12-18中国集邮公众号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2月16日,第十五期“文脉·国脉”文化大讲堂特邀赵珩先生带来题为《胸中丘壑 笔下山川——唐宋以来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的讲座。

    赵珩先生是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现为北京市文物局专家组专家,学术委员,北京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首都博物馆咨询委员,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客座教授,《收藏家》杂志编委。

    赵珩先生也是著名集邮家,自幼便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讲座前,他与任永信总经理进行了深入交流,回顾了自己60余年的集邮经历,特别是与中国集邮的缘分。从东华门时期的内部陈设,到和平门时期的盛况空前,再到前门时期的鉴定黑便士,他回忆起与中国集邮相识相知的过程,满怀深情、令人感动。

    任永信感谢赵珩先生多年来对中国集邮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赵老师不仅是中国集邮的老朋友、老专家,很早就担任了全国集邮联的理事,而且涉猎广博,是懂集邮的文化人,有文化的集邮人

    赵珩先生对受邀前来交流分享感到荣幸,对中国集邮领导对老集邮人的重视表示感谢。当看到设计精美的《邵雍诞辰一〇一〇年》个性化邮票,并得知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严谨论证、精心印制,赵老师表示十分赞赏,他对于以个性化邮票展现古代先贤的举措非常认可

    任永信表示,中国集邮以文化人、以文化心,将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好邮品的平台展现文化的魅力。赵老师不光懂集邮,更对美术史戏曲史北京史有独到研究,希望常来大讲堂做客分享所得,更要多为中国集邮出谋划策。赵老师表示非常愿意为邮票邮品选题多出点子。

    著名集邮摄影家、《中国集邮报》记者王宏伟先生也专程到现场参加讲座。

2019—16 《五岳图》

设计者:王虎鸣

发行日期:2019.8.3

    讲座由赵爱国副总经理主持。他表示,山水画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漫长演进,折射出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历程与方向,构建起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支撑。作为2021年大讲堂系列活动收官,不仅要学习中国画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更是为2023年《方寸天地——邮票上的中国书画艺术》集邮日历开发打好基础,为做好文化赋能,开拓思路、延展深度。

    赵珩先生首先带大家简要回顾了邮票上的绘画作品。《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四景山水图》《五岳图》等山水佳作曾登上中国邮票,齐白石、徐悲鸿、吴昌硕、李可染、吴冠中等近代画家的作品也都在方寸间有呈现。

2018—20 《四景山水图》

设计者:王虎鸣

发行日期:2018.8.4

    他解释了为何以“山水画”为题,认为中国绘画艺术种类繁多,灿若星辰,如人物画、花鸟画等,各具妙处。山水画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体现了东方艺术的审美与格调,更凝聚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与风骨

    他以唐宋以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生动有趣的背后故事,浅显易懂的平实语言,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接地气的艺术盛宴。

一、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山水画发端最早可追溯到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其用墨虽然以勾填的青绿山水为主,尚无皴法的出现,但是已经初步形成了比例准确、构图平远的法度,初具中国山水画气派。

隋·展子虔 《游春图》

    到了唐朝,山水画日趋成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青绿山水的出现。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用笔致密,敷色鲜艳,奠定了青绿山水的格调与基础。二是墨法从勾填向渲染发展。王维的《辋川图》《雪溪图》就是典型代表。

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五代时期,山水画分化为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派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派北派多以大山大水入画,采取高远视角,气势恢宏。南派则多山川平远,层次分明,云烟显晦,尤擅皴法
 

二、山水画的成熟与辉煌

    宋代是山水画的辉煌期,原因有三:一是统治者的重视。宋代皇帝以徽宗为代表,酷爱书画艺术,宣和时期,全国画家多集合于宫廷,他们有着优厚的待遇和创作环境,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院体”。王希孟所作著名的《千里江山图》便是典型代表。

    二是城市经济的繁荣,民众对画作的需求也逐渐旺盛,商业化的绘画创作造就了大量的专业画家群体。

    三是宋代崇文抑武的政治氛围,造就了宽松的思想环境,众多文人以文、赋、诗、词入画,增加了山水画的内涵。这一时代,名家频出。有承袭荆、关北派山水的北宋三大家李成、范宽、郭熙,也有承袭北宗精神和“院体”风格的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米芾、米友仁父子更是因擅长江南风景“云山墨戏”而开文人山水画之先河。

《王安石诞辰一千年》个性化邮票

设计者:范曾、郭志义

发行日期:2021.12.2

邮票背景选用了“北宋三大家”之一郭熙的《早春图》,

此画创作于熙宁五年(1072),

正是宋神宗致力于变法之时。

图卷描绘了早春时节草木萌发,欣欣向荣,

也寄予了画家对北宋通过改革实现复兴的殷切希望。

三、山水画的转型与突破

    元代虽短,却是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阶段。元代山水画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尤其是技法的发展,使中国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成就在两方面。一是赵孟頫的书画同源与卓越成就。身为赵宋宗室,他吸收宋代绘画精华而自成一家。其笔墨技法兼善工笔与写意,着重表现文人隐逸生活情趣。他善于把书法用笔融入绘画,创用枯笔淡墨、浅绛设色的方法,格调疏淡隽逸,为元代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开启了先路,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是元四家对以后近八百年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影响。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四人以擅长山水画闻名,画风虽然并不相同,但都追求疏淡的意趣,讲究笔墨的表现力,注重水墨的运用,对明、清两代的文人山水画有深远影响。

四、山水画的变化与转向

    明清时期各门派纷纷登场。一是“吴门四家”。明宣德年间,苏州诞生了吴门派开宗大师沈周,继起者有文徵明、唐寅、仇英,他们在艺术上较全面地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开创一代新风,取代院体和浙派而占据画坛主位,历时150多年。

    二是“画中九友”,尤其以董其昌为代表。董其昌山水画师从董源、巨然、米芾以及元代四家,晚年取法李唐、夏圭,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集诸家之长,讲求笔致墨韵,风格清润。在绘画理论上,他极力倡导绘画上的所谓“南北宗”。

    三是“四僧”,即朱耷(八大山人)、原济(石涛)、髡残(石谿)、弘仁(渐江)四人。朱耷与石涛皆为明王室后裔,弘仁为明末生员。明亡以后,相继出家。石涛、弘仁、髡残主要从事山水画创作,朱耷除山水画外,擅画水墨花卉禽鸟。他们的画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与同时期正统派画风不同,对后世影响很大。

    唐宋以来的文人画一直影响到民国时期的北京画坛。北京画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兼及对西洋美术的借鉴,形成了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异彩纷呈、风格多样的阶段。

    一是美育思想的产生。蔡元培主张的学院美育思想,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持否定态度,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是专业画展的开办。大众化画展无疑是绘画艺术与普罗大众之间的一座艺术桥梁,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件大事,至今仍有余韵。

    赵珩先生最后总结,文人精神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

    一是中国文人的独立人格。他们不同于“知识分子”,也不同于西方文人,是一个有赖于文化积累、独立人格和具有来源于性灵和对人生感悟的文化修养的复合体。

    二是文人画的美学追求。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文化元素,其将揭示事物内在神韵作为最高艺术追求,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璞归真、大巧若拙的艺术品位。

    三是不滞于物的极高境界。不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简单的工具(笔、墨、纸),最概括的语言(黑、白、灰三色),传达出最深切的感受,这就是“不滞于物”的境界。

    赵爱国随后结合讲座内容畅谈了个人体会。在短短两小时内,赵珩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积淀,系统地讲解了唐宋以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为大家上了一堂难忘的艺术课、美育课,让我们从山水画卷中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沉力量。

    赵珩先生通过梳理中华文化创造美、发展美的历程,也提出了对我国传统绘画邮票的选题建议。大有启发,引人深思,我们将把所学所感融入传统文化题材产品开发中、集邮活动中,以邮为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

    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直属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各省邮政分公司集邮骨干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聆听本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