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片纪念人民艺术家老舍诞生120周年
作者:倪坚2019-01-30中国集邮报
    分享到:

    中国邮政将于2 月3 日发行JP245《老舍诞生120 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1 套1 枚(图1)。邮资图采用老舍先生标准照片,该照片于20世纪50年代拍摄于老舍故居(丹柿小院)。明信片左侧附图背景为位于北京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的老舍纪念馆,也是老舍故居(丹柿小院)外景照片,前景图片都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依次为1980年5月四川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茶馆(三幕话剧)》封面图、《四世同堂》中第一部《惶惑》的手稿及《骆驼祥子》手稿,手稿资料由老舍的女儿舒济、舒雨、舒立和儿子舒乙提供。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发行。这是该作品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老舍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爱国题旨。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作就是1956年创作的话剧《茶馆》(1957年7月初刊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上)。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出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的出生地是北京市西城区小杨家胡同8号(原门牌号小羊圈胡同5号),他的童年也是在这里度过的。老舍在许多作品中都先后对它进行过描写,像《四世同堂》《正红旗下》《小人物自述》等作品中都有对这个小院和这条胡同以及周边环境的描写。老舍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即“丹柿小院”,是一座北京旧式小院,小小的黑门坐西朝东,进门为一小院,只有两间南房,向西是一座三合院,1999年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舍先生在这里居住直至辞世。

    老舍和邮票的渊源还要从60年前说起。1958年第11期《集邮》杂志刊登了老舍的短文《我们的邮票》,现在读起来仍有亲切之感。1959年开年,老舍欣然为《集邮》 杂志题写集邮诗(图2):“集邮长知识,嗜好颇高尚,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短短20个字,道出了当时中国百万集邮爱好者的心声。

    该明信片的主题原地即老舍出生地、同时也是《四世同堂》故事发生地,原地邮局是北京新街口邮局(100035);邮资图上照片的拍摄地及老舍纪念馆的原地邮局是北京王府井邮局(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