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邮总公司>邮识>史料>邮坛人物>国内人物>孙红发:邮香、果香飘延边
孙红发:邮香、果香飘延边
作者:丰路2018-10-27

  在吉林延边集邮界,有一位年轻的“老同志”,他虽年龄不大,“出道”却很早,并且创造了延边集邮史上的多个第一:首次获得吉林省邮展一等奖,首次获得国家邮展镀金奖等。他就是“全国集邮先进个人”、吉林省集邮协会理事、省级邮展评审员、延边集邮协会常务理事孙红发。

  孜孜以求学习集邮知识

  孙红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集邮。那时,每当从亲戚朋友手中要来信封,他就会把上面的邮票揭下保存起来。日积月累,越集越多,课余时间他会拿出邮票来欣赏,重复的邮票便与同学们交换。

  1991年,他开始动手编组自己的邮集。邮集处女作,他选择的是“珍稀动物”专题,他起早贪黑制作了三框24个贴片,踌躇满志地参加当年龙井市级邮展,获得了纪念奖。此后,他又多次征战市、州、省级集邮展览,都与高奖失之交臂。20岁那年,经邮友介绍,他加入龙井市集邮协会。在协会,他结识了时任龙井市文化馆馆长、市集邮协会副会长,现任延边集邮协会副会长的全光河先生。全先生经常给他讲解专题邮集的编组常识和技巧,特别是处理专题要点的方法,让他受益匪浅。为便于深入学习集邮理论知识,他陆续订阅了《中国集邮报》等报刊,并购买了集邮书籍和民间报刊。利用业余时间潜心揣摩、埋头钻研。

  正所谓厚积薄发。经过认真总结经验,1997年,他精心编组的五框专题邮集《马》(80个贴片),在延边州第2届集邮展览中勇夺第一。2001年7月,他编组的5框专题邮集《水果》,参加吉林省集邮展览获一等奖,这也是延边集邮史上在省级邮展中获得的最高奖项。同年9月,该邮集参加全国邮展获得镀金奖,一举刷新了延边集邮界在全国邮展的获奖纪录。2003年12月,他参加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全国集邮展览,获大镀金奖。2006年的全国邮展,获镀金奖加特别奖。

  2002年,经延边集邮协会举荐,他在北京平谷参加了全国首届邮展高级培训班。为期5天的学习中,受到国内外集邮专家的指导和点评,使他的集邮理论有了新的提升。从此,他在编组邮集时更加注重专题邮集的故事性和生动性。同年,他被吉省集邮协会聘为邮展评审员。

  尽心尽力服务集邮协会

  2006年,孙红发老师加入延边集邮协会。他的家在朝阳川镇合成村,自己经营着40亩果园,种有1000多棵果树。农闲时节,他每天都乘坐公共汽车,往返位于延吉市健康路20号的“集邮者之家”,参与协会日常工作。

  2002年至今,他多次参与吉林省邮展评审工作和邮集征集事宜。在“集邮者之家”,他同几位集邮协会领导一起组织全州各项集邮活动,为集邮爱好者讲解邮识、邮票鉴定、评估指导邮集制作等。他还多次参与指导集邮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等活动,为繁荣边疆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贡献一份力量。业余时间,他坚持撰写集邮文章和制作邮集互相促动,他的文章曾在《中国集邮报》《吉林集邮》等媒体刊发。2017年,他参加了北京第八届现代集邮展览,编组的专题邮集《奶牛》获镀金奖。

  不遗余力提携集邮新人

  作为省级邮展评审员,如何从规则方面指导新人,让他们少走弯路,一直是孙红发老师思考的问题。他认真总结20多年的邮集制作历程,从中感悟到,一部成功的专题邮集,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就像一位运动员参加比赛一样,要懂规则。首先,选题要适中,如果主题太大,则过于空洞;如果太小,邮品少且不好拓展。尤其是冷门题材的选题,在竞赛类展品中有明显优势。其次,邮品的支撑需要世界范围的,最理想的是有多国别、多时期、多素材的邮品,仅靠一个或几个国家的邮品,邮集的丰富性就不够。最后,编组过程中,还需要深入研究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体现专题细节和故事性。 基于以上认识,他注重发挥自身的辐射和指导作用,先后帮助指导许多集邮爱好者制作邮集。

  由于在集邮方面的显著成绩,2002年,孙红发老师被选举为吉林省集邮协会理事;2014年,他被聘为吉林省集邮协会第八届学术(邮展)工作委员会委员。2002年、2012年,他两次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如今,孙红发老师一边经营果园,一边坚持集邮,孜孜不倦学习实践,继续走在延边集邮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