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场景助“农收”

王建荣 陈鹏 李志远 张申盟2025-07-24来源:中国邮政报

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邮政支局服务当地收粮站。□白海涛 摄

在济宁市泗水县邮政分公司设立的服务点,西瓜种植户准备过磅装车。□孙慧芹 摄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作为生态金融发展的重要阵地,聚集着种植户、经纪人、批发商等优质客群,是邮政代理金融专业拓展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场景。山东省邮政分公司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己任,依托资源禀赋优势,深入农产品收购(以下简称“农收”)市场走访调研,分析该市场存在的痛点和难点。山东省分公司信息技术中心成立专业研发团队,针对多元化农收场景进行技术创新,应用物联网、智能识别等技术,构建了覆盖“车辆管控—智能称重—运营管理—资金结算—数据决策”全链路的智慧农收生态场景服务平台。目前,这一平台累计交易金额约4.5亿元,惠及逾4000名农民和900名收购商。该平台为山东邮政生态金融转型提供了支撑。

  一个平台 解决N个问题

  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街道是“中国黄瓜之乡”之一。当地的曲堤黄瓜市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年交易量5.5亿公斤、交易额17亿元的长江以北最大黄瓜批发市场。天刚蒙蒙亮,这里已经一片繁忙。进场、取票、过磅、称重、结算,一整套标准化的操作一气呵成。手机上的邮政结算小程序让一宗宗交易变得便捷。农户看着实时转入银行卡里的钱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种植户韩师傅说:“用这个小程序,钱直接就到我银行卡里了,没有手续费也没有啥纠纷,确实很方便。用邮政很放心!”收购商高老板也说:“我们以前收黄瓜,有的人让微信转账,有的要现金,还得找零钱,订单多的话很容易算错账。邮政这个小程序很方便,没有限额,对账也快,我用了一年多了,一笔错账都没有。”他们口中的小程序,是由山东邮政自主研发、为农收市场量身定做的“丰收结”小程序。

  山东邮政的智慧农收生态场景服务平台能够服务多类型用户,通过邮政自主研发的智能交易一体机、多要素运营管理端和“丰收结”小程序,对农贸市场的车辆进出、农产品收购交易、移动便捷支付、收购商管理、水电费管理、租金管理等10类场景进行数字化管理。智能交易一体机助力市场实现农产品自动称重与回皮,简化市场作业流程,降低市场运营成本。多要素运营管理端对地磅、会员、农户、蔬菜、收购商、账户及货品等全要素进行整合和管理,搭建聚合支付网关,支持多模式结算,强化资金流转的效率与安全性。“丰收结”小程序实现订单管理、车辆调度、支付结算及经营分析,为市场、收购商和农户提供移动端服务。

  2023年11月,山东邮政智慧农收生态场景服务平台实现商河彩椒市场应用场景的开发上线。之后,通过不断迭代,陆续打造了昌邑琨福、济阳曲堤、莘县香瓜、高青昊锟、德州存储粮等多个模式,覆盖彩椒、生姜、黄瓜、香瓜、西瓜等农产品,在全省13个农批市场上线推广,服务粮庄600余个。平台上线以后,助力农收市场实现数字化、规范化、快捷化,有效解决了市场长期存在的佣金计算繁杂、账目管理混乱、称重作业缓慢、假币时有发现等难题。曲堤黄瓜市场管理者王经理说:“在邮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市场的交易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所有交易更加规范,资金管理更加完善。”

  一份执着 跑出科技助农加速度

  凌晨4点的昌邑市琨福大姜市场已亮起灯。姜农老王的装姜车刚停稳,智能系统就自动展示重量、时间、交易双方的信息。250公斤大姜的价格实时显示在电子屏上,收购凭条自动打印,粘贴单设计得很巧妙,即使双手湿漉漉也方便粘贴。小程序端自动记录公平交易数据。收购商轻触,老王的手机就同步收到通知。“这比以前记账快!”老王笑着说。

  “别看这一个小小的二维码,用起来真方便,扫一下,大姜款就直接到我邮储银行卡上了。现在,有这么好的交易市场,不仅卖姜方便,而且结算方便。俺更有信心多种几亩地,日子也肯定越过越好。”老王收款后向邮政工作人员连连称赞。作为全国知名的大姜交易市场,琨福大姜市场已全面推行邮政智慧结算系统,而这也是当地邮政打造智慧场景生态圈的一个缩影。

  在莘县燕店镇的万亩香瓜大棚里,清晨的露珠还挂在翠绿的瓜藤上。邮政小哥王振鲁已经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田间小道。他熟门熟路地走进张大爷的瓜棚,老人正为前一天收购商给的现金里混了张假钞发愁。“张叔,试试这个农民码吧!”小王掏出移动终端,10分钟就为他办好了电子结算账户。

  与此同时,镇上的香瓜批发市场里人声鼎沸。商户李姐手忙脚乱地清点着现金,突然想起邮政帮扶队教过她使用的收款工具,扫码、确认、到账——3秒钟就完成了过去要半小时的结算流程。她笑着对旁边的新商户说:“再也不用担心找零出错了!”

  夜幕降临时,邮政的运维车辆还在市场巡查。半小时前王会计反映的系统卡顿问题,邮政技术团队的工程师用15分钟就远程解决了。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显示:当天又有2000万元瓜款到账,300多名瓜农提前拿到了往年要等一周的货款。

  “昨天卖小麦的钱,今早就打到我的银行卡里了!”在德州市的粮食交易市场里,很多种粮户举着手机给笔者看。

  今年夏天,德州的粮食市场悄然蝶变,480家粮庄的LED屏取代了小黑板,4250万公斤粮食交易数据得以在“云端”流动。通过使用邮政开发的粮食进销存系统,粮庄节省了大量人工记账费用,避免了错账等情况的发生。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电子账单、简化操作流程,有效提升收购效率,帮助种植户及时准确掌握粮食存储、重量与水分、销售等情况,降低手工记账、账单存储的出错风险,农户利益得到保证,收购、存储、交易实现透明公开。

  一种生态 书写服务乡村振兴答卷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速度之战,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抢抓农时。”麦收在即,大蒜、西瓜等经济作物也已陆续上市,济宁市邮政分公司生态金融专班的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奔赴大蒜产区金乡。一连几天,他们深入全市各处收购市场摸排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推广方案,“农收进销存系统”仅用一周上线覆盖率就突破50%。“做一处就要成一处,成一处就能再转介一处,一传十、十传百,我们的工作才会越来越好做。”济宁市分公司对于场景建设质量的把关尤其严格。“所有的工作都要以数据说话,我们必须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自5月“农收进销存系统”正式推广以来,仅协助泗水一西瓜点收瓜就超过3000吨。嘉祥华丰面厂使用邮政“农收进销存系统”后,日均收粮效率提升40%,粮站人力成本降低30%,带动邮储资金增长15%以上。全市大蒜市场系统部署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

  一个个市场中,都有无数个邮政人的身影。尤其是在系统上线初期,他们不停奔波在各档口之间。每个邮政人都坚持一个信念——现在自己多跑几步,系统就会更加稳定,以后客户就会少跑路。

  山东邮政要交的不仅是经济答卷,更是服务乡村振兴、体现央企担当的社会答卷。过去,农户卖粮卖菜后需多次往返核对账目;如今,通过系统实时结算,资金“秒到账”。“邮政的服务又快又好,我们种粮更有底气了!”农户们笑着评价。此外,这一生态系统生成的数据报告还为地方政府调控粮食市场提供了参考,助力农业产业科学决策。“以前总为业绩发愁,现在场景建设打开了新思路,邮政服务乡村振兴更加具体化,并且这些实时在跑的交易数据也为邮储银行‘融资E’贷款业务提供了数据支撑,信贷放款更加精准、便捷,百姓和乡镇政府对我们的服务评价越来越高。”山东邮政很多乡镇支局经理都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