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邮票传递文化温度

——视障儿童参观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小记
潘琛2025-04-15来源:中国邮政报

  近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参观者。来自北京市盲人学校的视障儿童,在馆方工作人员的带领和“快乐小陶子”星辉志愿服务队的陪伴下,开启一场暖心赏邮之旅。

  在邮政历史展厅,专业讲解员采用生动活泼、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风格,用孩子们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将中国邮政、邮驿文化发展的历史娓娓道来,并特别安排了触觉互动环节。尽管无法看见,视障儿童们仍能通过敏锐的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感知大千世界,了解邮文化的丰富内涵。他们驻足展台之前,仔细触摸邮筒、邮亭、邮车等极具代表性的邮政展品模型,惊叹于中国邮驿文化的源远流长。志愿者老师还带来了别开生面的邮票小课堂,结合方寸艺术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孩子们跟随《国家博物馆》邮票走近国宝青铜器,和《中国古代漆器》邮票一起探索漆器艺术,聆听邮票中的《九色鹿》动画故事。为了保障视障儿童参观的安全性,馆方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悉心引导他们在不同展项之间安全移动,贴心的陪伴给予孩子们满满的安全感。

  如今,不断精进的制作工艺赋予了邮票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人们除了能用双眼欣赏邮票,更有了可听、可闻、可触摸等多种赏邮方式。工作人员特意准备了几套“可触摸”的邮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触摸辨识,用灵敏指尖解读邮票密码——《全民阅读》邮票上印着的“全民阅读”四字盲文,《水果(二)》邮票采用局部压凸工艺表现的葡萄、西瓜等水果形状,都令大家倍感惊喜。北京市盲人学校高中一年级的周同学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这样的参观机会真的很难得。非常感谢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和讲解!我不仅了解了我国邮政的悠久历史,还第一次‘看’到了被称为‘国家名片’的邮票,没想到这么小的邮票上能‘装’这么多的内容。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用邮票给我们讲的《九色鹿》的故事,情节真的很有意思。一套邮票就是一部动画片,真的好神奇!今后,我还想欣赏更多的邮票,跟着邮票听故事,学习更多知识!”

  在书信文化体验环节,工作人员引导视障儿童用盲文写字板在信纸上写下对家人的祝福,在信封盖上博物馆特色章戳,到邮政所亲手寄出。志愿服务队的一名陪伴儿童说:“之前我一直不明白,现在打电话交流就很方便,寄信的意义是什么。通过今天亲身体验才知道,写信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一笔一画亲手写下祝福,贴上精美邮票,等待对方收到,这个过程真是期待感满满。”

  此次活动中,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根据视障儿童的特殊参观需求精细化规划参观路线、定制讲解内容,为其提供安全、贴心、有温度的服务,充分展现了中国邮政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尤其为视障儿童打开了一扇赏析邮票、认知世界的窗口,让参与者体会到关爱与陪伴的力量,因而获得一致好评。

  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馆多次开展关爱残障人士、残疾儿童的公益参观活动,帮助特殊人群走近邮票文化、体验集邮乐趣。未来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活动,通过方寸邮票传递中华文化的温度,为更多特殊群体及广大青少年提供暖心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