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新闻
    春风化雨润无声——济宁分公司开展“EAP”工作纪实
    作者:蒋贵欣 崔帅   2021-05-14   

           EAP,直译为员工帮助计划,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
           近三年的探索实践中,济宁市邮政分公司积极向员工传输“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理念,为员工提供系统、长期的心理援助,在企业经营发展各时期充分发挥心理帮扶工作的优势和魅力,守护员工心理防线,激发员工动能,让“EAP”工作模式在全市邮政上下筑建起健康美好的心灵家园。
           基层的“观察员”
           对于基层员工来讲,与自己接触最多、距离最近、相处时间最久的莫过于支局经理或是班组长了。作为了解员工精神状态的第一接触人,济宁分公司人力资源部赋予了其新的称呼——观察员,并有了一项新的职责——在做好日常经营发展工作的同时,留心观察掌握员工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便于‘观察员’更加精准的掌握员工心理动态,我们综合分析了基层员工的基本情况,将员工群体做了进一步细分。对于新入职员工、岗位变动员工以及单身员工、外地员工,我们将其定义为“C类群体”,即Communication,是需要经常沟通交流的员工群体;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工作适应能力相对较弱的员工,我们将其定义为“P类群体”,即Personal,是需要强化关心疏导的特定个体;对于子女处于升学、就业期以及遭遇家庭变故的员工,我们将其定义为“S类群体”,即Special,处于特殊时期的员工,需要倾注精力多留意。针对这三类群体,我们要求‘观察员’在发现他们在情绪、行为等方面有异常表现时,要从工作、生活等方面多方了解分析,分类施策,针对性采取初步辅导,并及时总结上报。”该分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吕树谦介绍道,“除了基层的‘观察员’,各县市区分公司的人力资源干事也担负起了“辅导员”责任,协助“观察员们”第一时间开展工作。”
           目前,济宁分公司已建成了市县基层三级工作网络,EAP工作团队在了解掌握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援助、改善和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送培的“心理师”
           从市区驱车1个半小时,该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干事崔帅与济宁市心理研究所的刘所长来到金乡分公司,开展“送培直通车”心理疏导专题活动。近两年,由于特色经济市场行情变化,金乡分公司金融业务发展速度较之前有所减缓,发展波动的落差也让干部员工倍感压力。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员工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职业压力、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情感压力”,崔帅说道,“我们面向金乡的‘送培直通车’不是个例,各县市区都会结合自身实际上报培训需求。我们按照刘所长的指导,采取集中疏导与个案分类疏导相结合的措施,让干部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关怀。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才能最大发挥面对面培训交流的作用。”
           “我们会利用业余时间重点围绕课程设计、授课技巧、课件制作等内容,对部门内部进行系统的培训,让部门员工全面了解作为一名合格EAP内训师必备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吕树谦告诉笔者,市心理研究所刘所长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她不在时,专业疏导的重担就落在了部门员工身上。
           “我们会经常一起交流心得,相互交流借鉴队伍管理经验。下面千条线,上面一根针。我们把服务基层解难题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领导班子走进支局班组,‘面对面’向基层员工宣传企业的方针政策,听取一线意见,了解员工的困难,帮助一线出点子、解难题,切切实实为广大员工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难题”,鱼台分公司主要负责人毕德海告诉笔者,他将管理工作更多的落脚在倾听呼声、了解心声上。毕德海的转变是济宁各县分公司一把手们的缩影,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他们更多承担起了“大家长”的职责。
           暖心的“娘家人”
           “办公场所要做好日常消毒,勤开窗、常通风,建议每天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上下楼梯,更好步行。乘坐电梯,必戴口罩。”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在济宁分公司工作群内,这样的小知识每天都在推送转发,引导员工疏导不良情绪,理性平和地对待疫情。
           隔离疫情,但绝不隔离关爱。为有效传递市分公司党委的关怀,引导大家以理性、自信、阳光的心态应对疫情,该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通过“云端”开展心理战疫“春风行动”,确保特殊时期各岗位员工心里更有谱、思想更平稳、工作更有劲。
           今年1月份,某支局女员工刘某的丈夫因身体原因猝死,这对一位已有两个孩子的“90后”母亲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刘某的精神一下子垮下来,天天处于极度悲伤之中。了解情况后,大家多次到刘某家中进行心理开导,同时,发动其他同事轮流去其家中看望慰问。起初作用并不明显,但渐渐地,刘某被企业一次又一次真挚的关心打动了,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现在,她已重返工作岗位,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丈夫没有了,但还有你们,谢谢你们。”面对生活和工作,刘某已经建立起更加阳光的心态。 
           “工作上的关心帮助,生活中的关爱关怀,系统性、针对性的综合培训,企业的系列举措让我们工作与生活更有奔头、甜头”,寄递事业部员工告诉笔者,寄递改革初期,大家内心都有一定程度的“恐慌”,随着“EAP”工作的深入,大家的归属感与荣誉感也在不断提升。
           “一提到‘娘家人’,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工会。随着‘EAP’工作模式的完善,我们也在努力成为员工的‘娘家人’”,吕树谦说道,下步,他们将会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等活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每周组织一次送培辅导、每旬开展一次谈心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兴趣活动、每季度制作一本心理健康手册、每半年讲一次心理健康公开课、每年建立一套心理档案。